许多周易的初学者不知道,学习周易应该从哪个地方入手呢?要想学好周易,就要了解周易的思维头绪,“易”、“太极”、“无极”、“道”四者,是《易经》中根底中的根底,是最重要的概念,是《易经》全部理论的主线,贯穿于“河图”、“洛书”、“先天八卦”、“后天八卦”和六十四卦之中。对它们四者的特征、界说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区别,必须下功夫研讨。假如没有弄清,要洞悉《易经》中的思维和运用《易经》于实践,是件艰难的事情。
在对“易”、“太极”、“无极”、“道”展开讨论之前,应该先介绍一下当今世界(天体)物理学中最为盛行的“大爆破理论”的首要观念。“大爆破理论”是伽莫夫于1946年创建的,它是目前为止,最引世人注目的解说世界来源的一种理论假定。该理论的首要观念是:世界诞生之前,没有时间、空间,也没有物质和能星,在约150亿年前,一个温度极高、密度极大、体积无限小的点在“四大皆空”中爆破了,从而产生了世界。刚刚诞生的世界是炽热和细密的,爆破产生的气体高速别离。跟着世界的敏捷胀大,其温度敏捷下降。最初的一秒钟过后,世界的温度降到约100亿度,这时的世界是由质子、中子和电子构成的一锅基本粒子汤。跟着这锅汤持续变冷,核反应幵始发生,生成各种元素,这些物质的微粒相互招引、融合,构成越来越大的团块,即原始星云,并逐漸演化成星系、恒星和行星,在单个天体上还呈现了生命的现象。
有“大爆破”也就有“大崩塌”,世界胀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幵始收缩,于是就像倒放电影一般,回到世界的起点状况,即“奇点”状况(“奇点”一词是霍金研讨黑洞引证的,此处借用为世界的起点状况,下同)。
“大爆破理论”只是一种解说世界来源的科学理论假定,但我认为它和“太极理论”有惊人的类似之处。系辞所谓“易有太极”中的“太极”,便是世界和事物的起点。把世界作为一个事物来看待的话,太极也便是大爆破之前“无限小的点”或“奇点”。而“两仪”为阴阳,阴阳便是气,大爆破后高速别离之气便是太极生出之“气”。“四象”是八卦“实象”之前阴阳二气之后构成的“虚象”。“象”是类似的、近似的意思,大爆破之后,产生的原始星云,介于气体与星体的“虚”与“实”之间,似“气”而非“气”,似“星体”而非“星体”,便是“四象”。“八卦”则是指“天、地、日、月、雷、风、水、火”与大爆破后产生的各种星体。
“大爆破理论”与“太极理论”两者并不能相完全等同,在此介绍,只是想给读者一点比较和启示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