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本站
加入收藏

人类观 五蕴 五蕴皆空 人的本身即解脱自在

人类观——五蕴一五蕴皆空——人的自身即摆脱安闲

  舍利子l色不异空。空不异色;色便是空。空便是色。受、想、行、识,亦复如是

  舍利子,即《阿弥陀经》里边所称的“舍利弗”。“弗”是梵语,译成中文便是“儿子”的“子”。“舍利”原本是印度的一种鸟,这种鸟眼睛非常明锐,舍利弗的母亲眼睛明锐得像舍利相同,所以取名为“舍利”。她这个儿子从母得名,所以叫“舍利子”。

  人是由五蕴所成,咱们若能如实观照五蕴本空,那么,虽有身心的现象,也能够生活得摆脱安闲。可是要把五蕴看空,有必要用才智。用才智看五蕴怎样观念呢?观世音菩萨对释尊的弟子,被称为才智第一的舍利弗尊者说:“舍利子啊!色之于空,并没有不相同;空之于色,也没有不相同。色便是空,空也便是色。”

  这儿的“色”,便是五蕴中的“色蕴”,归于生理的、物质的现象。其他受、想、行、识四种,是归于心思的、精力的活动,它们与空的联系,和色蕴彻底相同。也便是在本经“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;色便是空,空便是色”之下依式写成“受不异空,空不异受;受便是空,空便是受。想不异空,空不异想;想便是空,空便是想……识便是空,空便是识”。不过为免繁赘,只用“受、想、行、识,亦复如是”一句归纳了。何谓“色不异空”呢?“色”在这儿是指咱们的身体,是由“四大”互为缘由和合而成。一般不明白佛法的人,听到“四大”就以为是指酒、色、财、气,其实这是驴唇不对马嘴。四大乃指地、水、火、风,是物质界的四种特性,因为这四种特性在人间极普遍而效果又极大,所以称为“四大”。

  地大体现的是坚硬性,如身上的骨骼、肌肉、血管、神经、皮肤、毛发、指甲等;水大体现的是湿润性,如血液、淋巴液、唾液、汗、尿等;火大体现的是温热性,便是咱们的体温了;风大体现的是流动性,如呼吸和血液循环。

  rtl这四种特性的物质和合而成的色身,有必要每天摄取食物、弥补水分,通过消化、分解、吸收以保持体力,而体内的废物则以粪、尿、汗水的形态排出体外;这些推陈出新的活动都是一刻不停地进行着。依据生理学者的研究报告:每六至七年,咱们身上总数约六十兆个细胞就悉数更换一次。也便是说六七年之间,咱们身上的所有细胞至少通过一次存亡。像这样片刻片刻不停地改变,几十年之间,身体组织就变老了,今天生这个病,明天闹那个痛。当有一天,救治不了,这条命便报销了。所以凡夫众生执为实有的这个身体,殊不知从缘由的观念来看,它是四大和合,一息不停地改变,底子没有独存性、不变性与实在性,只是“假有”——暂时的有,空幻而不真实,一旦和合的联系结束了,身体也就随之逝世、朽坏、消失。这便是“色不异空”的道理所在。

  可是,倘若只是抱持一味“色不异空”的观念,三世论者会流于小乘声闻的“偏空”思想,而一世论者则会堕入可怕的虚无主义了。因此下文要紧接上一句“空不异色”。前句以缘由灭故,色不异空;后句以缘由生故,空不异色。色不异空,所以能见有如空,在存亡不异,住摆脱安闲;空不异色,所以能住摆脱安闲,但不离实际存亡界,这便是大乘菩萨了。

  这儿咱们要注意到,“空”是因为有“色”才知道有“空”,离开了“色”来说“空”,不是真的“空”。例如农禅寺的大殿,原本空无一人,现在却有这么多人。农禅寺真的有这么多人吗?其实原本没有,待会儿又不见了。也便是说,原本没有人,而现在却有人了,当它有人的时分,的确是真的有人。可是咱们知道,等一会儿这些人会散去不见的,由此可见,“色”与“空”原本便是相即而不相离的。同理,咱们的色身在母亲怀咱们之前是没有的,是在“空”中,而现在是活生生的躯体,其实它本不白有,而将来死了,又消失不见了,像这样即“色”而显“空”,才是“真空”。

  假如只说:“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。”或许有些人听了,以为色与空虽不相离,可是色是有,空是没有,色与空究竟是有别。所以观世音菩萨接着告诉舍利子说:“色便是空,空便是色。”这是说:咱们的色身,无非是以四大为缘由而起生灭变易的延续现象,真观色身的自身便是无常(非不变的)、是无我(非独存的),合而言之便是空的(非实在的)。反过来说,这无常、无我的空相,绝非一无所有的空,而是缘由而生,宛如存在的身体。如此,色与空,空与色,只是一体两面的说法,互相是没有分别的。

  可惜尘俗凡夫不明白这个道理,他们执“色”为有,亦即固执自己实有这个身体,因而缠缚了种种的烦恼不得安闲。为什么呢?例如:我的太太跑掉了、我的钱被盗了、我的房子被烧了、我患了高血压、我挨了别人一拳、我被诬蔑了、我要死了……也许有人以为诬蔑是名誉受损,与身体无关,其实人的名誉仍是需求有身体作为对象。总之,假如你固执这个身体,放不下、看不透,这些就成了你的烦恼和苦楚。所以这种人被称为“具缚凡夫”。

  至于小乘行者也是未了达即色即空、即空即色的大乘空慧,固然体证了色身是空,放下了对色身的固执,却没有放下对法的固执。所以急欲出离人间,趋入涅粲,这一期生命结束之后,再也无须也不想接受另一个色身。这种一味“耽空滞寂”,


如需咨询和恭请佛牌,请添加微信:xtyfgfp 或扫以下二维码。

抖音

快手

小红书

公众号
在线客服
xtyfgfp
联系方式
微信:xtyfgfp

微信二维码
扫码添加微信xtyfgfp,更多咨询尽在朋友圈!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