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本站
加入收藏

周易中爻“中位说”缘于古人的“尚中”观念


周易中爻“中位说”缘于古人的“尚中”观念

“中位说”缘于古人的“尚中”观念,以为一卦的二、五位分别居于下经卦和上经卦的中间方位,然后具有特别重要的含义。一卦的卦义,往往决定于二位和五位的刚柔状况。如《履•彖》:“刚中正,履帝位而不疚”,以为阳刚中正之德可以践履帝位。再如《观•彖》:“中正以观天下”,指出《观》卦宗旨是以中正的情绪调查天下民政。据笔者计算,《彖》中触及对中位的解释多达41处,可见《彖传》对一卦之中位非常重视。《小象》亦多用中位说解《易》,如《坤•六五•小象》:“4黄裳元吉’,文在中也。”再如《比•九五•小象》:“‘显比’之‘吉’,位正中也。舍逆取顺,‘失前禽’也。‘邑人不诫’,上使中也。”需求特别指出的是,《彖》《小象》在论述“中位”含义的一起,仍辨析其当位不妥位,兹作一具体解说:

如果九二、六五,则不妥位,只称“刚中”“柔中”或“中”。如《旅•彖》:“柔得中乎外,而顺乎刚”,六五不正位,故只言“柔得中”。再如《解•彖》:“其来复吉,乃得中也”,《彖》以“来”指称下经卦,以“往”指称上经卦,“来”指明卦爻在下经卦坎,九二不正位,故只言“中”。又如《需•九二•小象》:“‘需于沙’,衍在中也。虽‘小有言’,以吉终也”,《师•六五.小象》:“‘长子帅师’,以中行也。‘弟子舆尸,,使不妥也”,皆只言“中”。

如果是二、五位同是阴爻或阳爻,且不特指哪一爻,《彖》只称“柔中”或“刚中”,如《坎•彖》“乃以刚中也”、《大过•彖》“刚过而中”、《困•彖》“以刚中也”、《兑•彖》“刚中而柔外”、《中孚•彖》“柔在内而刚得中”,皆是九二不正位、九五正位,总而言之,不言“正”,只言“刚中”。再如《小过•彖》:“柔得中,是以小事吉也”,六二正位,六五不正位,总而言之,不言“正”,只言“柔中”。

只需六二、九五,才干称“正中”“正位”或“合理”。如《需•彖》“位乎天位,以正中也”、《履•彖》“刚中正,履帝位而不疚”,皆指九五正位。再如《离•彖》:“柔丽乎中正”,专指六二正位。又如《益•彖》:“利有攸往,中正有庆”,指六二、九五皆正位。

还有虽处位中正却只言“中”不言“正”,一共触及《小象》三处文辞。《离•六二•小象》:“‘黄离,元吉’,得中道也”,不言“正”,或是《彖》已经指出了六二中正的缘故。别的两处是《谦•六二•小象》“‘鸣谦,贞吉’,中心得也”和《坎•九五•小象》“‘坎不盈’,中未大也”,或是因为《谦》六二之柔正、《坎》九五之刚正,不言自明。

别的需求特别指出的两处是:一'处是《大有•象》:

“大有”,柔得尊位大中,而上下应之,曰“大有”。其德刚健而文明,应乎天而时行,是以“元亨”。

“柔得尊位”,是不是指《大有》六五正位?不是,只是表明柔爻占有上卦中位罢了。若是表明得位为正位,《彖》一般会进一步阐明,如:

《同人•彖》:“‘同人’,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,曰‘同人’……文明以健,中正而应,正人正也。”

《渐•彖》:“进得位,往有功也。进以正,可以正邦也。其位,刚得中也。”

《同人.彖》为阐明六二正位,于“得位得中”之后,又进一步指出其“中正”;《渐•彖》“进得位”指九五,后面又曰“进以正”,以指出其正位。

另一处是《未济•九二•小象》:

“九二贞吉”,中以行正也。

笔者以为,九二、六五不妥位,此是《彖》《小象》之通例,故此处的“中以行正也”当作“以中行也”,“正”字或是受了《未济》九二爻辞之“贞”字的影响而误增,因为《小象》一般把“贞”解释为“正”。在此赘述几句《白话》的“中位说”,《白话*乾》:

九二曰:“见龙在田,利见大人”,何谓也?子曰:“龙德而正中者也。”

《白话•坤》:正人“黄”中通理,正位居体,美在其间,而畅于四支,发于工作,美之至也。

《乾》九二不正位,怎么言“正中”?《坤》六五不正位,怎么言“正位”?于此可见《白话》的作者虽接受了《彖》《小象》的“当位说”和“中位说”,但并没有真实了解其间的深刻含义,误以为只需中位皆是正位,而不知《彖》《小象》凡言“中正”“正中”皆须爻位的阴阳含义与卦爻的刚柔含义共同。此亦《白话》较《彖》《小象》晚出之证。

“应位说”是指上下卦相对应的两个爻位(初与四、二与五、三与上),如果爻的性质刚柔相反,那么二者是相应的联系,吉利;反之,如果两爻都是阴爻或都是阳爻,则二者是不相应的联系,或称“敌应”,不吉。如《师•彖》:“刚中而应,行险而顺,以此毒天下,而民从之,吉又何咎矣”,是说九二与六五相应。再如《同人•彖》:“文明以健,中正而应,正人正也”,是说六二与九五相应。又如《恒•彖》:“刚上而柔下,雷风相与,巽而动,刚柔皆应”,是说初六与九四、九二与六五、九三与上六皆相应。又如《未济•彖》:“虽不妥位,刚柔应也”,《未济》卦坎下离上,六爻皆不妥位,但初与四爻、二与五爻、三与上爻,皆一阴爻与一阳爻相应,即“刚柔应”,《彖》以为结果是吉利的。可见“应位说”是“当位说”的补充与开展。

“乘顺说”是

如需咨询和恭请佛牌,请添加微信:xtyfgfp 或扫以下二维码。

抖音

快手

小红书

公众号
在线客服
xtyfgfp
联系方式
微信:xtyfgfp

微信二维码
扫码添加微信xtyfgfp,更多咨询尽在朋友圈!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