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本站
加入收藏

说文与周易思想,数字的具体意义

《说文》的释义大都是有所本的,并不是无稽之谈,尽管有些释义、析形与古文字形体并不一致,但咱们不能断然否定《说文》释义存在的合理性,不能无视存在于其释义中的古代文明精神。如各种著作都称引的“示”,《说文》释曰:“天垂象,见吉凶,所以示人也。从二,三垂日月星也。观乎地理,以察时变。示,神事也。”这一释义遭到责备较多。其实《说文》的释义是从文献概括而来的。《周易•贲卦》:“观乎地理,以察时变;观乎人文,以化成全国。”唐孔颖达《正义》曰:“言圣人当观视地理,刚柔交错,相饰成文,以察四时改变。”《太玄•度》“于天示象,垂其范”,正用此义。而“示”的给人看、显现义,更是常见。《说文》之释不只有文献依据,并且与字形所表相恰当。正如黄侃先生在《训诂学讲词》中所说:“《说文》之作,至为慎重。《叙》称‘博考通人,至于小大\是其所说皆有来历。今观每字说解,俱极为谨严。如‘示’……合体指事字,为托物为寄事,故言‘天垂象,见吉凶,所以示人也’,如不说‘天、则‘上’无依据,不说‘垂象’,则三垂无所系,言‘示神事’,为在下凡从示之字安根。”由此也可看出,在确定字义时,许慎更重视对六艺群书文献用例的剖析概括,因而可以说他的释义基本上是可靠的。

《说文》释义的依据有经典,也有其他文献典籍,还有通人方家之说如《说文•叙》所说:“博采通人,至于小大,信而有证。”《说文》引经,“经义字义,互相证发,以经证字,亦即因字存经”,据《说文解字引经考》统计,《说文》计引《易》、《书》、《诗》、《礼》、《春秋传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孝经》、《尔雅》、《孟子》等经典,其中清晰引《易》的共67条。有以证义的,如《说文•杀部》:“弑,臣杀君也。《易》曰:臣弑其君。”有以证形的,如《说文•目部》:“相,省视也,从目,从木,《易》曰:地可观者,莫可观于木。”此处引《易》说以说字形,于《易》,坤下巽上为《观》,巽为木,故云地上之木。再如《说文•日部》:“晋,进也,日出万物进。……《易》曰:明出地上,晋。”引《易》以证从“日”的依据,于《晋》卦,《坤》下《离》上,坤为地,离为日,故有日出地上之象,日出地则明,故离有明义,因有明出地上之说。有以存异文异说的,如《说文•木部》:“柝,判也……《易》曰:重门击柝。”“榡”,夜行所击者,从木,棄者。《易》曰:“重门击榡。”《说文》在不同字下所记正是《易》之异文,据此,咱们可以断定“柝”为假借字,本字当为“檁”。这说明《周易》为《说文》的释义供给了文献上的佐证,而《说文》为今天的《周易》研讨又供给了文字及文献上的证明。由此也可看出《说文》的释义与经典联系之一斑,如清孙星衍所说:“唐虞三代五经文字,毁于暴秦而存于《说文》,《说文》不作,几于不知六义,六义不通,唐虞三代古文不行复识,五经不得其本解。”◎孙氏的话不是虚言,但咱们今天在点评《说文》,研讨先秦经典文献时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,这是需求特别注意的。

“数”在《周易》哲学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含义。《易传•系辞上》曰:“天一,地一;天三,地四;天五,地六;天七,地八;天九,地十。”“天数五,地数五,五位相得而各有合,天数二十有五,地数三十,凡六合之数五十有五,此所以成改变而行鬼神也。”故魏王弼注曰:“易以极数通神明之德,故明易之道,先举六合之数也。”《说文》关于天然数的解说明显地是以《周易》数的思维以基础的:

一:唯初太始,道立于一,造分六合,化成万物。

二:地之数也,从偶一。

三:六合人之道也,从三数。

四:阴数也,象四分之形。

五:五行也,从二,阴阳在六合间交午也。

六:易之数,阴变于六、正于八,从入、从八。

七:阳之正也,从一,微阴从中邪出也。

八:别也,象分别相背之形。

九:阳之变也,象其屈曲究尽之形。

十:数之具也,一为东西,为南北,则四方中心备矣。

《说文》以“六合人之道”释“三”,而《易传•系辞下》云“《易》之为书也,广大悉备,有天道焉,有人道焉,有地道焉,兼三材而两之,故六”,《易》之三才之道即天道、地道、人道,这是八经卦所以三画成卦的道理,三材而两之即为六,这是《易》六十四卦所以六画成卦的道理,明显这些都为《说文》释数之所本。“一”之释义及“四”之“象四分之形”,正本原于《易传》的“易有太极,是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”的衍生万物的思维。《易传•系辞上》:“天三地四。”《易乾凿度》引孔子曰:“阳三阴四,位之正也。”“八”下所释为别一义,而“六”下“阴变于六、正于八”道出了易之数“八”的真实含义,同理应说,阳变于九、正于七。“七、八”虽为阳阴之正数,但《周易》以变者为占,按《周易》阴阳改变之理,阳中有阴,阴中有阳,阴阳随时音讯,阴阳此消彼长,如郑注《乾凿度》曰:“阳动而进,变七之九,象其气味也;阴静而退,变八之六,象其气消也”®,七、八为少阳、少阴,九、六为老阳、老阴,《周易》占筮,逢老必变(老变少不变),阴阳变转,才使万物生息不断,而这也正是“五”之“阴阳在六合间交午也”与“七”

如需咨询和恭请佛牌,请添加微信:xtyfgfp 或扫以下二维码。

抖音

快手

小红书

公众号
在线客服
xtyfgfp
联系方式
微信:xtyfgfp

微信二维码
扫码添加微信xtyfgfp,更多咨询尽在朋友圈!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