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心经》结构
《心经》是大乘佛法的心要,也能够视为一部很好的佛学概论。不过要把它解说得深入浅出,却是很不简单的事。
首先看这部经的结构。它可分成三个阶段:
第一段是“序分”,也便是一般所谓的“序言”或“序论”,一共有四句:“观安闲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”
第二段是“正宗分”,一般称为“本文”或“本论”,即本经的主要内容,它分述五个观点:
一、人类观:指出人的五蕴——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——是空的,因此,人的自身便是摆脱安闲。共七句:“舍利子!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;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;受、想、行、识,亦复如是。”
二、世界观:包括五蕴、十二处、十八界,讲的是人在世界之中便是摆脱安闲。共十一句:“舍利子!是诸法空相,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。是故空中无色,无受、想、行、识。无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无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。无眼界,甚至无意识界。”
三、人的三世因果观:解说人在生来死去之中便是摆脱安闲。共六旬:“无无明,亦无无明尽;甚至无老死,亦无老死尽。无苦、集、灭、道。无智亦无得。”
四、菩萨的境地:这是摆脱安闲最好的典范。共八句:“以无所得故,菩提萨堙,依般若波罗蜜多故,心无挂碍;无挂碍故,无有恐惧,远离倒置愿望,究竟涅巢。”
五、佛道:这是菩萨的抱负和目的,也便是摆脱安闲的终极满意。共三句:“三世诸佛,依般若波罗蜜多故,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”
最后一段是“流通分”,即一般所称的“定论”。共十四句:“故知般若波罗蜜多,是大神咒,是大明咒,是无上咒,是无等等咒。能除一切苦,实在不虚。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,即说咒日:揭谛,揭谛,波罗揭谛,波罗僧揭谛,菩提萨婆诃。”
《心经》在所有的佛经之中,是文字最精简、组织最严密、内容最丰厚的一部经,咱们既能够因它而了解佛法,进修自得,也能够把它当成修行的法门来刻苦,更能够为求感应而虔心持诵。原因是这部经主在开显大乘的“空”义,深广而奇妙,咱们能够由此而了解深究佛法。而咱们自己若能了解“空”义,信受奉行,也可离却烦恼;并且持诵本经,使鬼神了知“空”的道理,又能度鬼神得摆脱,所以,持诵《心经》能够自利利他,冥阳两利。
